【學會看到孩子的好】
孩子說澳洲老師稱讚他創作的電子音樂作品,孩子問說:「我有這麼好嗎?」,我回說:「你就是這麼棒!」
近一年來親身接觸澳洲音樂學院AIM(Australian Institute of Music)的音樂教學課程,看到參與課程的孩子從第一天報到,參與全程八個月的線上課程,其中包括一週兩次的「MTI電子音樂數位化工作坊」,以及最後八天與澳洲老師們面對面的「2019AIM數位音樂製作工作坊」密集課程。課程學習結束後,上週五(3月8日)晚上,孩子們在台北最大最炫的Ai夜店舉辦成果發表會,看著孩子第一次站在DJ台上,緊張的表演自己的作品。我發覺每個孩子的特質已經逐漸開始透過他們的音樂和整體表演展現出來。
看到孩子們在DJ台上表演時,更確信自己當初的抉擇。以我自身創辦北市影視音學校的經驗來說,政府在實驗教育中該扮演的角色,就必須花更多資源培訓師資,並開發課綱;如果台灣找不到,就要肯花錢從國外取得,唯有如此,才能解決目前實驗教育最大的困境。
就在一週前的連假,我碰觸到以場域為本的蒙特梭利青少年教育,在政大蒙特梭利全球影響力計畫推動基地主辦的三天工作坊中,兩位來自美國哈德森蒙特梭利中學校長Adam Ladd與人文科教師Kelly Ladd分享了青少年教育經驗、實作探索以及討論活動。工作坊的學員有來自台灣各地的老師,也有關心孩子教育的家長,三天的課程扎扎實實地讓大家實地體驗了蒙特梭利的教育精神。教師不斷提醒大家,12-15歲青少年,不論是在智力發展、道德發展、生理發展、情感與心理發展,以及社會發展上,都有其特徵。了解這一點,可以讓自己更客觀,更專業。此外,設計課程的框架也能夠著墨在孩子的傾向與需求,讓對話與課程目標可以真正滿足青少年的需求。在跨學科的多元學習上,老師並不需要完全了解各個學科,更重要的是老師要能夠陪伴青少年共同探索答案。學習的樂趣不在於對成果的預知,而是師生在學習路上互相陪伴與成長,並共享成果。
澳洲音樂學院AIM的音樂教學課程是從技術到創作的教學系統,蒙特梭利則是一套符合青少年傾向與需求的課程設計框架。這兩個教育系統都注重啟發,並且以孩子為中心,正面給予鼓勵,啟動孩子的學習熱情。此次來台的AIM老師Jason,擁有長達二十年的豐富教學經驗,現在已是AIM雪梨院區的院長,他在言談中也特別強調:教育就是要啟動孩子的熱情。
經過了長達半年的課程,在前天的成果發表會結束後。家長們也分享了他們看到孩子的蛻變:不僅是孩子的學習熱情被啟動了,甚至孩子開始建立規律的生活習慣,主動分享他們在課堂上的所學,與父母之間的溝通和關係變得更緊密且融洽。這讓我看到,孩子們經歷的已不只是音樂教育,而是全人教育。我要特別感謝來自AIM的Jason、Mitch和Billy三位老師,帶領孩子接觸了不同以往的學習方法,也讓家長看到了嶄新的教育視野。